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养生 >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
夏季6节气养生之中医宝典来源:武汉天一中医医院  时间:2014-04-22

中医节气养生之立夏:重在养心

起居养生

立夏后,昼长夜短更明显,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睡眠方面也应相对“晚睡”、“早起”,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,但仍应注意睡好“子午觉”,尤其要适当午睡,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。

精神养生

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“静养”、“戒怒戒躁”,切忌大喜大怒,要保持精神安静,情志开怀,心情舒畅,安闲自乐,笑口常开。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,如绘画、钓鱼、书法、下棋、种花等。

运动养生

“汗”为心之液,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汗出,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立夏时节,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,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、太极剑、散步、慢跑等。

饮食养生

立夏时节,时值乾卦,对人体脏腑而言,是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,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,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。此时饮食宜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纤维素为主。

中医节气养生之小满:未病先防

小满时节,气温明显增高,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、湿性皮肤病等疾病。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,我们要特别提出“未病先防”的养生观点。就是在未病之前,做好各种预防工作,以防止疾病的发生。

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,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、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,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。因此,“治未病”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。

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,雨量增多,下雨后,气温会急剧下降,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,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。小满时节,天气闷热潮湿,正是皮肤病高发期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篇》中说:“邪气中经,则身痒而瘾疹。”这里说的就是“风疹”病。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已有所认识。

中医节气养生之芒种:祛寒温胃

中医有个观点叫“冬病夏治”,故芒种正是祛寒的好时机。天一中医医院的老中医教您请用“温胃决”巧治胃病。“温胃诀”由三个手法组成,分别是点中脘、开四门、揉心窝。经常练习这三个手法可以有效止胃痛、祛胃寒、养胃气。

中脘穴

中脘穴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,肚脐向上4寸处,是胃的募穴。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去点按这个穴位1分钟,可以缓解胃寒、胃痛、腹泻、呕吐、紧张、焦虑等症状。

四门穴

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——章门和期门,左右加起来共四个,称“四门穴”。这四个穴位都在乳下肋部的位置。您用双手掌跟去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,祛体寒暖脾胃。

心窝

心窝,其实是胃所在的位置。将双手交叠,用掌跟在这里按揉,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。这样既保养了胃气,又能减轻压力,使心中畅快。

中医节气养生之夏至:勿忘健脾

夏至时节,湿热、暑热。中医认为,此为暑热伤脾伤致。因此,夏至养生勿忘健脾。

饮食注意清淡

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,消化功能相对较弱。因此,饮食宜清淡可口,避免油腻、难消化的食品,还要注意清心解暑、健脾养胃。建议早、晚喝点粥,既能生津止渴,又能补养身体,符合“春夏养阳”的养生原则。

运动不宜剧烈

夏至之后,天气炎热,运动最好安排在清晨阳光初照或夕阳西下时为好,宜选择柔和、动作缓慢的散步、跳舞、太极拳等运动方式,时间在1小时左右。此外,天一中医医院提醒,刚运动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洗头、淋浴,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、头痛等多种疾病。

中医节气养生之小暑:坐功养生

小暑时节,人很烦躁不安,易失眠,那么怎样做能缓解这些症状呢?下面,天一中医医院教您练习“失眠诱导功”,帮助睡眠。

失眠诱导功具体练习方法:仰卧与侧卧均可,以舒适为度。意念想头顶百会穴,大约1分钟想肩井穴、膻中穴、中丹田、会阴穴、阴陵交、涌泉穴、大脚趾、二脚趾、三脚趾、四脚趾、小脚趾,再想涌泉穴泡在水里,然后想外髁的申脉穴、悬钟穴、阳陵泉、风市穴、环跳穴、会阴穴、命门、中丹田、血海穴、阴陵穴、三阴穴、涌泉穴,想涌泉泡在水里。以上为一遍。最严重的失眠,三遍也可完全人睡,意念穴位。

中医节气养生之大暑:防湿邪

大暑时节,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。中医认为,暑为阳邪,其性升散,容易耗气伤津。暑邪侵入人体,常见腠理开而多汗,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,此为伤津的关键。津伤时,即见口渴引饮、唇干口燥、大便干结、尿黄心烦、闷乱等症。

湿为长夏之主气,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。空气湿度大,加之或因外伤暴露,或因汗出沾衣,或因涉水淋雨,或因居处潮湿,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。

因此,武汉天一中医医院提醒:大暑时节,及时补水、多食清淡,防湿邪、保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