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,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夏季,初夏,阳长阴消,心火旺而肾水亏,掌握以下养生常识,有利于调养身心,益寿延年。
一、初夏如何养生
1. 养生当先养心
中医认为,夏气与心气相通,因此夏季养心,恰逢正时。
拍打心包经:晚上7点~9点是血液循环的旺盛时期,可通过拍打心包经,或者手臂的肘窝处进行排毒,这样能有效加强心脏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脑的血液循环,手掌空心拍打,养护心脏。
按摩中指: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摩中指,因为中指对应着心包经,做弹中指的动作可以活动心包经。
屈指通心络: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,身体放松,一手握拳,小指伸直,其余四指握拢,然后小指用力向掌心屈伸81次,两手交替进行,有泻心火、通畅心经、提神醒脑之效。
2. 增酸减苦,调护脾胃
在饮食上要注意增酸减苦,调护脾胃。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多食果蔬类、谷薯类以及杂粮,如山药、小麦、玉米等。
夏季适度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可以达到补肾助肝的目的,同时酸性可达到生津止汗的目的,还有开胃健脾、增进食欲的作用,比如番茄、山楂、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。
可将绿豆、莲子、荷叶、芦根、扁豆等加入梗米一并煮粥,能起到健胃、驱暑的功效。
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,体质弱的人还可以增加一些红枣或者生姜,这样既有助于生津止渴,还能帮助滋养胃阳。
3. 清心解暑,补充营养
立夏之后,随着人体消耗量的增加、水分的丢失、天气的炎热会造成我们明显的上火失液的情况,所以消暑食物必不可少,同时要注意津液的补充。
乌梅冰糖,一甘一酸,在中医里这叫甘酸化阴,能够促进人体水液吸收,加速津液形成。而且酸酸甜甜,也是夏日解暑的必备好物,只是乌梅有内敛的作用,所以如果你正在高烧感冒,这个茶饮就不合适了,乌梅白糖汤其实就是古人简单版最早的酸梅汤。
二、初夏两宜三忌讳
1.两宜
01. 午休
立夏后,正午气候炎热时,人体血管扩张,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,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,大脑供血相对减少,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,困意频频。
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,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,转转眼睛,能促进血液流注到眼部,缓解眼疲劳。
02. 夜卧早起
立夏后,昼长夜短愈加明显,人生天地之间,当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。
《内经》中记载:“阳气尽则卧,阴气尽则寐”。在阴气最盛的子夜和阳气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,夜里应适当“晚睡”,但不应晚于11点,以保证子时进入睡眠状态,早晨要“早起”,在5点至7点之间起床,能够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,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迎接新的一天!
2. 三忌
01. 冷饮
吃过多冷饮,会让“喜燥恶湿”的脾胃受伤,出现腹胀、食欲减退、容易困倦等消化道症状。夏季高温,雨水增多,易导致湿热盛行,冷饮内积,导致里生湿热,加之湿热天气的影响,人体也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反应,包括口苦、食欲下降、腹泻,还可能出现皮肤湿疹。
消热解暑可食新鲜果蔬,比如西瓜、桃子、草莓、黄瓜、绿豆等。
祛湿的食物如:薏米、黄瓜、空心菜、莴笋、莲子、冬瓜等。
02. 大汗
中医认为,“汗”为心之液,汗出过多易伤心阴,耗心阳,心“主血脉”,血汗同源,汗出过多会影响血液的充盈,使心脏功能发挥受阻。
立夏以后,自然界中阳气渐长、阴气转弱,气温逐渐走高,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等慢节奏的养生运动。
03. 郁怒
夏季属火,火气通于心,心主神志,天热心火浮,暑热易让人烦躁不安,心神被扰动,出现心神不宁,心跳加速,进而出现胸闷、气短等症状。
因此,夏季切忌暴怒伤心,可多做一些安静活动,如瑜伽、弹琴等,平抑心火,保持心情愉快、心平气和的状态,使脏腑阴阳平衡,气血和畅。
三、初夏怎么吃
1. 蚕豆
初夏脾胃处于旺盛阶段,人体易生湿气。此时嫩蚕豆上市,蚕豆可以入药,味甘,微温,平和的性质,入脾经、胃经、心经,有健脾、利水、解毒、消肿的作用,可以治疗水肿,特别适合暑热和湿气重的夏季食用。
2. 绿茶
夏天经常喝茶,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,可以让暑气顿消,起到清热解暑、利尿排毒的作用。
另外,夏季气温高,人体丢失的水分多,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。
注意:脾胃虚寒的人少喝。
3. 黄瓜
天气渐热,吃黄瓜很解暑,黄瓜性寒凉,水分也特足,爽快又清热。
中医学认为,黄瓜性凉味甘,具有生津止渴、除烦解暑、利尿消肿功效,适用于咽喉肿痛、烦渴不止、四肢浮肿、热痢便血、水火烫伤等症,尤其是作为盛夏主蔬,治疗多种夏日时病,应时顺季,内外咸宜。
4. 莲子
夏季心脏最脆弱,暑热逼人容易烦躁,易伤心血,莲子心的味道虽然比较苦,但可以清心火,是养心安神的佳品,亦可壮肠胃。
5. 樱桃
酸甜可口的樱桃可以益脾养胃、祛风胜湿,适量食用有养颜润肤之效。
推荐一款冰糖樱桃饮:樱桃洗净榨汁,调以冰糖当饮料喝,能养胃,对食欲不振、腹泻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。
6. 赤小豆
春夏相交的时候,要重视祛湿,按照中医理论,湿滞易化热。所以,在春夏相交时,可以取赤小豆、薏仁、山药等煮粥服用,以健脾祛湿清热。
注意:腹泻、阴虚体质的人少吃。